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

作者:李慧《光明日报》(2017062202版)

 

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,老字号更应眼睛向内,固本培元,守正出新,借力借势借智,用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精品。

前不久,笔者乘飞机回北京,在厦门机场的老字号片仔癀体验店,诸多新产品刷新着对中华老字号的理解和认识。在这里,曾经板着脸孔的老字号片仔癀变身精华霜、牙膏、痘痘贴,深受年轻人的喜爱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些产品不仅演绎着百年老店的工匠精神,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,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。

然而,并非所有老字号都有这样的活力。在时代的更迭中,许多老字号惨淡经营,不少甚至处于僵尸状态,空有品牌,离市场轨道越来越远。

数据是最好的说明。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28家,发展良好的如片仔癀、稻香村、全聚德、东阿阿胶、中茶等仅占20~30%,受困于缺资金、缺人才和缺品牌三大问题,多数企业经营情况欠佳。以云南为例,该省老字号企业共计89家,分布在14个市州中,但只有38家实现持续3年盈利。在江西省的老字号中,近七成生存困难,部分老字号在市场大潮中悄然退场。

作为金字招牌,中华老字号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情怀与记忆。民俗专家袁家方曾说过,老字号是一个地方的老公民,是老百姓的老邻居。归根结底,老字号是一个国家的商魂所系、商道所在。从这种意义上看,振兴中华老字号不仅是对一个品牌、一个行业的振兴,更是对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的有力弘扬。

老字号不仅是商品,更是文化。每一个老字号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,时间的积淀让它更像一缸滋味悠长的老酒。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,老字号更应眼睛向内,固本培元,守正出新,借力借势借智,用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精品。

老字号价值在老,出路在新。这个是全方位的,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产品的改造上,而且还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型、销售方式的变化中。要创新理念、开阔视野,打破固有格局,多层次、多角度地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市场活力;要创新资本运作模式,大胆试水资本市场,促进企业经营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,让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;要创新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,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,在知名度、忠诚度方面赢回顾客群,在互联网+”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;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摒弃狭隘的人才观,树立全面的人才观,推行人才的动态管理,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考核和激励机制,用人才活力激发老字号发展潜能。

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品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,更事关国家的形象,是一张张生动的国家名片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我国更需要打造兼具软硬实力的民族品牌,来引领文化振兴和未来发展。

当前,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华老字号在振兴中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。让老字号跟上新市场,需要老字号企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,重新定位品牌价值所在。今天的老字号更需要以工匠精神体味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,打造更多闪亮的国家名片。

原文链接>>

信息来源(出处):光明日报 2016-06-22